法华经结缘网
标题

什么是三法印?若能理解三法印,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

来源:法华经结缘网作者:时间:2023-03-18 16:07:09
什么是三法印?若能理解三法印,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「三法印」: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: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,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,也是不了义;若与三法
什么是三法印?若能理解三法印,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

「三法印」: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: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,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,也是不了义;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,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,也可视同佛说。因为三法印是「印」证佛法真伪的标准,如同世间的公文,凭借印监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,因此称为「三法印」。

三法印的概说

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。所谓「真理」,必须合乎本来如此、必然如此、普遍如此、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。佛教的「三法印」: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,就是合乎这三个条件的真理。

三法印的内容

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大纲,不仅说明宇宙人生生灭变化的现象,也诠释诸佛寂灭无为的解脱境界,是涵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三条定律:

1、诸行无常: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,因缘所生的诸法,空无自性,随著缘聚而生,缘散而灭,是三世迁流不住的,所以说「无常」。

无常有「念念无常」与「一期无常」两种。佛法中的无常,并非「断灭」,而是「变灭」,这种「变灭」是前灭后生,相续不断的,这就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。

2、诸法无我:一切有为、无为法并无独立的,不变的「我」的实体,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,彼此相互依存,并无「我」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,所以说「无我」。

无我有「人无我」、「法无我」二种。因为一切法「无我」,所以「无自性」,无自性即「缘起性空」,无我系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,所以要正确的了解佛法,必须彻知诸法无我。

3、涅槃寂静:这是灭除贪、瞋、痴三毒烦恼,达到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。「涅槃」就是四圣谛中的「灭谛」。「寂静」是远离烦恼,断绝苦患,也是涅槃的代名词。

涅槃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,佛陀成道之初曾说:「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;若离妄想,一切智、自然智即得显现。」众生从无始以来,因为「我执」之故,起「惑」造「业」,因「业」受「报」,于是流转生死;「我执」若除,则惑、业不起,当下即能证得涅槃实相。佛陀宣说三法印,就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,以引导众生出离生死之苦,而得涅槃之乐。

三法印的地位

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,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「三法印」来印证是否为佛说;大乘经典则以「一实相印」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。一实相印其实就是三法印中的「涅槃寂静」,所以有不同的立名,是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,所以佛陀说法才有广略的方便,而究竟之理只有一个。

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,三法印是缘起论的思想基础,缘起论是佛陀教法的代表,两者意义相通,同为最初的根本佛法。因此,若能理解三法印,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 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

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岁寒心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夜半子,孝养父母存终始。 夜半子,孝养父母存终始。

夜半子,孝养父母存终始。...

夜凉吹笛千山月,路暗迷人 夜凉吹笛千山月,路暗迷人

夜凉吹笛千山月,路暗迷人百种花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 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

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夜凉船影浸疏星。 夜凉船影浸疏星。

夜凉船影浸疏星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宋代张孝...

最新文章
多言而不当,不如其寡也。 多言而不当,不如其寡也。

多言而不当,不如其寡也。...

多欲亏义,多忧害智,多惧 多欲亏义,多忧害智,多惧

多欲亏义,多忧害智,多惧害勇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...

夜台无晓日,沽酒与何人? 夜台无晓日,沽酒与何人?

夜台无晓日,沽酒与何人?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多知而无亲,博学而无方, 多知而无亲,博学而无方,

多知而无亲,博学而无方,好多而无定者,君子不与...

多读两句书,少说一句话, 多读两句书,少说一句话,

多读两句书,少说一句话,读得两行书,说得几句话...

多情昨夜楼头雨,吹出满墙 多情昨夜楼头雨,吹出满墙

多情昨夜楼头雨,吹出满墙红杏花。...

多才之士,才储八斗;博学 多才之士,才储八斗;博学

多才之士,才储八斗;博学之德,学富五车。古诗原...

多行不义,必自毙 多行不义,必自毙

多行不义,...

多私者不义,扬言者寡信。 多私者不义,扬言者寡信。

多私者不义,扬言者寡信。...

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 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

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...

友情链接

手机版 网站地图